真是一部大推所有療癒師都來看的賀歲紓壓片!
梁朝偉飾演的金牌擺渡人陳末,這麼詮釋擺渡人:「擺渡人可以解釋為幫助別人、解決問題,不管你是失業或者失戀。 所有失意的人,我們都稱之為『落水者』,擺渡人的工作就是儘量幫助這些落水者縮短失意的過程,到達彼岸。 」
是不是跟所有療癒師正進行著的事一樣?
擺渡的歷程:「我來了」、「我累了」、「我好了」、「我走了」,充分反映了所有個案療癒的階段,陳末在訓練小玉成為擺渡人,第一件教她的事便是,身為擺渡者,最重要的是「感同身受」。
這讓我想到電影《傳奇42號》當球隊老闆解釋著一開始也反對黑人球員傑基的球員,後來也同仇敵愾那些種族歧視的白人球員所做的悪行時,他説著,那是因為你同情(symphsthy)他了。symphathy這個字在希臘字根代表著受苦,sym字根代表同步,當你能感同身受對方的苦難,你才與他同在。
我們常說,進行療癒時,對於個案的處遇,可以同理對方、亦或同情(如上所解釋感同身受對方的苦難)但不能「可憐」個案。因為真正的療癒並不在我們高高在上賜予的慈悲,而只是單純的陪伴、分享,療癒艱辛處,在於等待轉化的過程。它跟煉丹藥或熬藥一樣,時間、契機都是重點。
看著陳末在看台上凝視小玉與陳㓗拼酒吧高爾夫的第八洞,那已經是人力的極限,彷彿又看到自己當年無以承受心愛的何木子離世時,自陷自身於酒海地獄的錐心之痛。而這也正是成就陳末成為金牌擺渡人的原因,我們成為療癒師的,本身就是一個內在破了大洞的傷者,因為求醫路上的漸入佳境,因此也願意掌划一方綠舟,擺渡人出離苦海,但不代表自己已經完整,已經證悟了,這一方舟既載著個案也載著自身的百轉千廻。
而我們這些療癒師如果細察便會發現,所有的個案,不會平白無故出現,他們的經歷也會是我們曾走過的;他們的難題也是我們的,如同陳末遇見小玉一樣。我們與個案都是同舟共濟,共渡共渡,經常是看著個案上岸後,發現自己的舟已然換了河域,舟亦非舟的翻新層次。
出奇的爆笑,難以想像梁朝偉與金城武可以這麼沒有包袱飾演角色,但因為他們的王牌,觀影者得以瞬間忘憂了。
看完想手刀去買原著了。張嘉佳《從你的全世界路過》
💝
💝
💝
💝
💝
💝
💝
💝
💝
💝
【擺渡人】電影金句 :
#時間一直向前走,沒有盡頭,只有路口
#愛得深,沒有錯,真正屬於你的愛情不應該是傷人的冰塊,應該是杯暖人的熱茶。
#能夠坐在一起吃火鍋,都是同一個世界的人,吃什麼無所謂,身邊坐著誰才是最重要的。
#世事如書,我偏愛你這一句,願做個逗號,呆在你的腳邊。但你有自己的朗讀者,而我只是個擺渡人。我們都會上岸,陽光萬里,到哪裏都是鮮花開放。
#彼岸煙波流轉,可有人尋我。對岸繁華三千,可有人渡我。
#擺渡人,渡的是你,留下的是我,上岸的人各奔東西,完結每一段不得不完結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