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命中的困難往往是最好的個人導師。
在書寫自己的困難時,最大的努力應放在與困難的往返對話上,我建議把困難擬人化成一個對象。為他命名,給他一些鮮明的特徵,例如性別、年齡、長相、身高、體重、居住地、職業、思維、感受、世界觀與好惡等,然後和他對話,詢問他、傾聽他、了解他為甚麼會那麼想,那麼做,讓自己像個人類學家一樣對他保持熱情與興趣,和他共處,觀察他、研究他、理解他。
接下來,我們可以與他書信往返。由受困的自己提問或發信給「OO先生或OO小姐」(為困難取的名字),再由對方回答或回信給我們。
透過作為受困的發信者,我們可以更清楚描述與界定自己的困難,而透過作為困人的回信者,「OO先生或OO小姐」也可以更清楚地描述自己的需求,對受困者的要求,並讓受困者了解你存在的作用,讓受困者了解你為何而來,又打算在甚麼時候離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