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沉吟:《兒子的完美告別》

2017. No.51《兒子的完美告別》

不以眼淚來說痛,反而以幽默笑鬧將喪子之痛的哀傷拉伸到最高點,是這部片最最厲害之處,無怪乎影展結束,評審起立鼓掌不停。

當我們對著喪家說「節哀」的時候,是否想過也許喪家的悲痛在儀式過程中僅僅只是淺表的揭露,未曾有機會真正抒發;當儀式結束,回到生活常軌,才是喪家真正開始觸底的哀傷?

從一對中年喪子(兒子25歲)夫妻,在兒子頭七這一天,當親友離開家中,父親開始一連串狀似脫軌,去安寧病房將兒子沒用完的大麻葉偷領回,由於拙於捲菸技巧,於是喚來鄰居兒子教他捲菸,並一起分享呼麻後身心狀態的鬆弛。而這樣一個被世俗定義為魯蛇的鄰居兒子,卻能在短短的時間內,以其脫序的行為,協助喪子的父親,憶念起孩子的美好,那些健康相聚的片刻,而且可以譲這位父親,從兒子病程開始直到告別人世所累積、隱抑的哀傷,在笑鬧打罵中一一宣洩。

甚至他們一起協助一個童年幾乎都在安寧病房陪伴癌末母親的小女孩,進行了一場想像的癌症切除手術(這一段最是光輝,最是推薦大家觀看)。他們共同將想像手術中切除的患灶取出後,放諸於大海中化逝消融。這段歷程,真正受助的,是那個癌母,也是那個不知道該怎麼面對母親即將離世的小女孩,有機會藉著這個想像中的手術,讓她有機會對母親做些甚麼好舒緩母親的痛楚。看到這一段,我幾乎要起立鼓掌,讚嘆導演與編劇這麼細膩的處理了在安寧病房陪伴母親的小女孩內在的哀傷。

而當片尾終於知道了妻子為甚麼一直提醒著丈夫記得訂墓位的原因,原來因為她跟丈夫想要將來死後葬在兒子身旁,繼續此生的親子情誼;卻因為丈夫拖拖拉拉遲遲不肯再回到墓地,墓位已經被訂走。即使是這樣一段轉折,導演也處理得極好。藉著參與那位已經訂走墓位的死者葬禮,聽著親友念悼亡妹的曾經,讓原本氣憤不平的心,想像著兒子死後身旁陪伴著這樣一個好人,總比遙等不知何年何月自己與妻子的死期而墓穴空空,對兒子來說,可能更是一個好的安排。

這部電影,詮釋了一種最美好的告別。大推。

 

19905185_1338515982870838_3320377115889362093_n

分類 電影靜心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
search previous next tag category expand menu location phone mail time cart zoom edit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