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有屬於自己的逆鱗或地雷區,只要旁人稍微踩踏,我們或許就會失了理智般的炸開又或是跌入悲傷深谷。
那個區塊,是我們的內在冰山。
買這本書來,主要是想觀摩書內大量崇建老師的對話練習,也想應用在個案,還有,自己與小孩或親人間的對話。
說實話,對話這件事情,非常需要大量練習。往往你拋出了鉤子,但不精準,就沒辦法引魚上鉤,也沒辦法鬆開對方的心結,讓對方願意多吐露真實,那個可以靠近內在冰山的真實。
底下摘錄幾段書中的文字,其中最引我興趣的,莫過於書中提到,開啟內在冰山的對話時,最難的第一步:好奇。
沒有對於問題發生成因的好奇,以及好好開採對話礦坑的語彙,我們就無法真正進入內心寶庫啊!
好書,推薦給大家。(書裡有大量對話示範喔!)
🍀
🍀
🍀
🍀
🍀
🍀
🍀
* 薩提爾模式是一個成長模式,並非控制模式,並非分析模式。因此「探索」的方式,是薩提爾模式中,最重要的入門功課。
*成長於「聽話」年代的人,在對話中不懂「好奇」,只想要給出答案或道理,容易形成對錯爭辯的二元對立,然而我們的社會,「好奇」並非重視的素養,也不是成長中必備的品格。家庭成員因為彼此熟悉,也是好奇的大敵人,人們對親近的人失去好奇,關係就開始疏遠了,以看不見的方式瓦解。
*以豐富的眼光看待人事,好奇不是引導答案、意義或一己期待;好奇是打開一道門,看見美好的風景;好奇最終之處是連結人的生命力。
ˇ不解決問題,而是對人的關注
ˇ回溯時間,探索問題的成因
ˇ詢問具體事件,在細節處提問
*練習好奇時,很容易踏入誤區,忽略了要關心人,而想要去解決問題。一旦我們想要解決問題,而不是關心發生了甚麼?人如何面對一個困難?就很容易在好奇中,想要解決對方的問題,或者想要引導入一個標準答案,因而踏入誤區了。
*很多人無法運用好奇。好奇的問話,不容易從父母口中以和諧的口吻與接納的態度提出。當父母看見孩子出現問題,常以說教、指責、給答案的方式,但父母並不覺知,自己並未對孩子關心,好奇問題的成因,問題仍舊反覆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