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在fb上看見李鼎導演的分享,他在《這樣也不賴》這本著作中,被選中了這篇文章作為小學五年級的國語課文。
啊⋯⋯很美的一件事啊⋯⋯在每本書裡留下當時當日的隨手物件,可能是飯店DM、茶包的包裝、餐巾紙、車票、特別的書籤⋯⋯
想起來有些讀一半的書裡的確也夾著某些杯墊或咖啡廳名片,再回頭去看時,幾乎沒能回想什麼味道,但以前會寫下一些感想,作為讀完一本書的完成儀式。那時好多書都來自好友推薦或報章雜誌上偶像選書。
想來,作為導演的他,用鏡頭與故事的架構述說他當時當年與書的相遇,於是氣味能牽動記憶。
我用文字寫心情,有時歪扭成一篇;有時草草數語;有時寫完還意猶未盡。多年以後再回看,有些劃線註解處卻有了嶄新的心情。
現在全在網路上留心情感言,一本書只剩我的書章,好像太孤單冷清⋯⋯啊⋯⋯再來想想怎麼留下印記,讓當下的心情伴著書頁一起在書架上相依吧!
🍃🍃🍃🍃🍃🍃🍃🍃
為一本書留一種味道/ 李鼎
小時候,我很喜歡偷看爸爸每晚就寢前,坐在客廳讀報的模樣。他只留一盞燈,燈光灑在報紙以及他手邊一杯加了冰塊的金黃色威士忌。
我不知道那時候,我是對整個客廳有著如蜂蜜一般的酒香,還是對爸爸如此專注於閱讀而感到好奇。只覺得,閱讀好像都會伴著一股特殊的味道,而且我清楚的知道,他明明跟我在同一個空間,但靈魂卻不知道飛到哪去了!
我嘗試發出一點聲音,讓他知道我在一旁,但不知是閱讀還是那些香氣,總讓我覺得他回眸看我的時候,已經變成了另一個神祕的人。
我隔天會去翻那些報紙,有些內容我看完卻不明白,但停留在紙上的酒香,卻讓我記憶深刻。
於是,我以為閱讀就該這般浪漫,這麼有味道,令人迷戀!當我有錢可以買自己想收藏的書時,便也想辦法買一杯特別的飲料、點一些特別的茶、找一處幽黃的燈光……或是只要一有這樣的氣氛,我就想拿起一本書來看。
而闔上書時,我總會順手拿個最貼近當下情境的東西當作書籤。所以,我的書總有閱讀當時的味道,等待某天再被我翻起。
旅行時,我將喝過的茶包袋放在書中當成書籤;那晚住過的旅館提醒小牌也變成書籤;早晨趕著搭地鐵時在房間喝過特殊口味的即溶咖啡包,也變成我的書籤;路旁掉落的樹葉是書籤;一次美術館的入場券、吃過大餐的帳單、甚至當時好不容易沖洗出來給彼此留念的照片也變成了書籤……。
於是,當某天我再翻起那本書的時候,書上的氣味與那個書籤,就會帶我重回當初閱讀的情境。
可是那會是多久後?歷經滄桑後,一本書下次再被你翻起瀏覽的時候,你又變了多少?當時的那個人、那些朋友,還在的又有幾個?
我突然好想重溫每一個情境,於是開始翻閱過去看過的書,想看看我曾給自己多少張書籤,帶我回到當時的心情,回味那些細節,以及最純粹的感動。
李導演的FB文章,很感動!
https://www.facebook.com/603042004/posts/1015609642293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