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立峰《國文超驚典》

『「我自己寫這些專欄文章的初衷,並沒有要搞笑耍綜藝,無意讓學生認為國文等於好玩,更不是為了什麼翻轉教學、改革國文的大業使命。相反地,我認為讀古文給我自己最大的意義,在於對無知的一種抵抗,以及對幻覺的一種消解,懷抱著一種看似自娛實則深度察覺的初心。」

「我指的無知,並不是知識的淵博與貧瘠而已。因為現在人會遇到的相似情節,我們都可以從古文中找到記載;當前社會遇到的難題,古人早就爭論過一遍;更進一步來說,我們今日可能面臨的各種選擇與紛擾,以及可能會浴火重生或灰飛煙滅的終局,古代早就輪播過一次又一次。」

「理解古文是為了理解過去,理解過去也就讓我們足以認識現在、預知未來。」』

—祁立峰《國文超驚典》

這是作者寫於開序,我更喜歡他在書末以蘇軾為題,寫下對於古文、古人,甚且人性的註解,那或許更應和我們讀古文時,不純粹懷幽思古,而是看著千百年來人性輪迴,始終重複著那一篇那一頁,而我們清醒了沒。

『「 莫聽竹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靴輕勝馬,誰怕?一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蘇軾《定風波》

豁達與否是必須放在重大的人生轉折裡去定義,因此,到了黃州第三年,東坡在一場大雨裡有了新的體悟。

比起身世的飄零,枯槁之木,不繫之舟,這場滂沱大雨真的算不上什麼,所謂「驟雨不終朝」,大自然的風雨總有停歇的一刻,但人生波瀾裡的風雨呢?因此我總是會跟同學介紹另外一首《定風波》: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自作清歌傳皜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萬里歸來年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生命本來就不是只能過成我們本來想的那個樣子,有時候就算是所謂的不好,其實也是一種生活。所謂的過得好或不好,只是一種比較來的幻想,那麼又何必嫉妒他人的表演,欽羨別人的生活。更何況那可能也不過是社群網頁上的投影。對東坡來說,豁達與不豁達都是一種選擇,一種際遇造就一種選擇,進而成就一種人生。

從結果來論,東坡終究沒有成為他進士及第時想像的那個模樣;他也沒法真正像王定國與柔奴,過著「萬里歸來年愈少」事不關己的生活。如果國文課本告訴我們,要學習蘇東坡的豁達與隨遇而安,那恐怕解讀的太淺顯也太浮泛了。就是因為撿盡寒枝,就是因為死去活來,所以蘇東坡才能成為我們現在看到、讀到、背誦到蘇東坡。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我覺得古人的偉大恰巧在於他們其實並沒有那麼偉大的際遇和人生。生活是甜蜜是感傷但都是一種生活。又像哪一本暢銷書說的,善良是一種選擇,善良必須有點鋒芒。我覺得那些在悲壯在枯槁裡透顯出最後一絲絲堅持與任性的古人,最最讓我著迷。他們大多和想像中的古聖先賢很不一樣。但那是一個真正的人,面對真正無常與苦痛的生活,最真實的樣貌,最無畏的人生。』

#好好看也好好笑的書

#一起放入11月7日的購物車吧

 

73169934_10218342273766806_7299852799989252096_n

分類 藏書閣書心時刻書情世界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
search previous next tag category expand menu location phone mail time cart zoom edit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