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是枝裕和說的真實

看到是枝裕和+茱麗葉畢諾許+凱薩琳丹尼芙+伊森霍克,等於,做好防疫完全準備,前往戲院支持一席票房。
果然,偌大的放映廳只有三隻貓,社交距離真是深得我心。

非常是枝裕和的氛圍,有三個心情餘韻不絕,與大家分享。

回憶是我們撿擇過的真實

片中處處洋溢著真真假假的虛幻,包括記憶裡的真實。

從茱麗葉畢諾許飾演的女兒露米,進入小時候常與凱薩琳丹妮芙飾演的母親法畢內進入的電影片場,她說著,小時候感覺片廠的規模與長大後再看差異甚大。這時母親提醒她,你的回憶與真實有出入。

再者,母女雙方一開始爭執最大的莫過於母親所出版的回憶錄。女兒讀完之後發現許多與真實有所出入。在真實生活中,母親顯然相當失職。但母親提醒她,那本回憶錄是投所有影迷所好,對法畢內這位影后所有的想像投射,因此,即便是回憶錄,也是一種演出。

露米曾經在小時候站上舞台演出《綠野仙蹤》,她只記得母親的閨蜜莎拉與父親皮耶去看過,並讚賞她的演出。母親雖然一直否認有去,但片末,母親坦承自己其實偷偷去了,果不其然看過之後發現,女兒絲毫演藝天分都沒有,但即便如此,她能記得露米所飾演的獅子的所有台詞。

對年幼的露米而言,常年在演藝事業耕耘的母親,與被母親搶走重要電影角色的閨蜜莎拉而言,後者更像她真實生活中的母親,不僅陪伴她,連睡前故事都是莎拉讀給她聽。但是,母親給露米的愛非常隱微,她無法擔任那個讀繪本給女兒聽的母親,她便接下女兒最愛的那本故事改編的電影,成了法國人記憶深刻的女巫。

是枝裕和從頭到尾都在藉著這樣的對話,呈現出真實與虛假,所謂的回憶,其實是當事人心中撿擇視角後的體驗。

理解而悅納親情裡的歧異

這部電影並不是談一對母女的和解,而是女兒在多年後,終於理解母親寧願割捨世俗定義為人母/為人妻/為人老闆的角色定義,她將這些經歷轉化為演戲時更深刻詮釋角色的養分。

因為從片中就能看出,這位影后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對於記者提問的任何題目,她能精確說出在哪個媒體曾經解答過,但退下螢幕的生活時,她非常不精明也不願意投注心力。

女兒露米也是在睽違多年終於又在片場擔任母親法畢內的助理時,真正見識到法畢內的魅力,全都在角色到位的詮釋,那是法畢內在這人世上無可取代的生命角色。

在一場與母親的深談時,母親告訴露米,她曾經去看過露米的舞台劇演出;也為了她自願出演她最愛的繪本的女巫一角;更甚至吐露了,她只是搶走了莎拉的電影角色,但是莎拉卻搶走了她女兒的心。

露米終於了解,她在母親內心是有位置的,是有份量的,那是無法用世俗角色去衡量或定義母親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她看著母親選擇了這個注定臨老要孤單的生命角色而不悔,她自己擇選擇了圓滿自己所構築的家庭,與女兒、老公相親相愛,即便她非知名編劇,先生是二流的電視劇演員,他們注定無法像母親一樣在演藝圈留名青史,但是她樂在其中。

真誠理解對方,知其無悔,就能悅納歧異。

臨終前最美的始終是人景

是枝裕和最擅長的一件事,便是藉著畫面訴事。

片頭一開始,無一處不是將觀眾帶至巴黎一處豪宅的視角,從樹從天空。但最後,法畢內提醒終於回歸助理一職的路克,她想到要怎麼回那位記者先前的提問:「臨終前想說的話。」

法畢內並沒有回答。反而是露米代替了法畢內回答,「巴黎的天空很美。」法畢內笑而未答。

但此時,是枝裕和的鏡頭,卻並非巴黎的天空,是人,是這家人的背影,是如此細瑣如常的背影,他們緩緩走出家門預備出發前往片廠的日常。

對法畢內來說,放眼巴黎,她找不到比她更厲害的演員,也找不到有人可以接班她的影后之位,巴黎還有她所愛的家人,儘管不常相聚,但這就是她心中最美的畫面。

我也在想,臨終前,我們能說些甚麼呢?說些甚麼我們始終無悔的一生所求呢?

#大推的電影

分類 電影靜心觀影閱心跨境隨筆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
search previous next tag category expand menu location phone mail time cart zoom edit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