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 Normal People》|莎莉˙魯尼


可貼切名之為「轉化」的心性轉變有諸端神秘未解之謎,其一即是,在某人帶著獨特影響力碰觸我們的心靈,讓我們心悅誠服接受之前,天地之間的真相無從在我們大多數人眼前燦然昭現。—喬治˙艾略特,《丹尼爾˙德隆達》

🌱🌱🌱

作者莎莉˙魯尼寫在小說前,引用如上一段話,作為楔子。於是,她在小說裡寫著康諾對梅黎安的一段告白時,是這樣說著:

「你因為愛上某個人,所以做了某些決定,於是就改變了整個人生。 我們活在一個詭異的時代,僅僅因為某些微小的決定,就大大改變了人生。」


昨深夜一口氣讀完,從一對高中生的交集,到大學又到初出社會的情愛,梅黎安與康諾這對情侶,是像這樣在封閉的罐頭裡開始關係的鏈結,既壓迫又幽微還無法示之以人。兩人的關係一直處於不平衡的輪轉,作者在每一篇章的開頭,以時間標示,讓讀者像是站上兩人關係進程的時間軸,我們像是偷偷開蓋似的,窺探他們如此私密的情感與對話。隨著時間序列遊走,看著這對情侶先由肉體產生交集,彼此在相愛卻又相互無法坦誠間所產生的誤會而斷裂,再度在下一個人生時程繼續交集、平行、交纏、再分裂後,又再度相尋彼此。

::::
看著這本書,不禁聯想到人智學的創始者史代納‧魯道夫提及 #如何從自我誕生到邁向成熟。生命恰恰從7-14歲開始「藉由情感交流與同儕關係, 鍛鍊 #情感」;跨越到14-21歲,「培養獨立思考、實際接觸真實社會,鍛鍊 #思考。」也就是,康諾與梅黎安的相遇恰恰正是兩人生命進程進入了「自我誕生」時期,於是小說裡出現的朋友圈的交流或疏離、階級意識、私人與群體,逐漸完熟自我。

::::
小說裡,也讓我想起年少時期至今,我們一直在從眾中迷失。就像梅黎安一開始在高中校園是獨行俠,經常遭受同學的言語霸凌,但她本身聰穎優異加上出身富有因此在校園霸凌程度裡不至於扭曲個性,但等到她進入三一大學,忽然間她的出身、文學素養與性格成了派對女王,非常受歡迎。從這樣的人際轉變,她漸漸領悟,「大學生活明明白白指出,要是高中時代有人肯和她說話,她也會表現得像任何人一樣惡劣。」

:::
就像書名,成長過程中,我們透過行為與事件反覆喆問自己,我跟別人一樣嗎?我這樣正常嗎?

:::
但是,或許每個人就跟一個罐頭一樣,填充在內裡的沒有人知道是甚麼,我們總是長得感覺很正常,就像同一個生產線裡誕生的製品。

但是,真正的故事與內涵,每個人都不一樣,因為我們不僅各有來源各有系統,還各有各的生命配方。

就像是乍看美麗又聰穎的梅黎安,誰能知道她內在的扭曲源於原生家庭,而這些不為人知的人性變異,讓她允許一個又一個進入她的私領域的男性,滿足她想像中的扭曲的快樂。直到有一天,她遇見一個能帶她過著正常人生的康諾,他告訴她,

停止討好與取悅喜歡的人 , 不喜歡的事情就不要勉強自己, 停止犧牲自己換取他人的愛。

我們每個人都在關係裡不斷受傷也不斷成長,康諾與梅黎安心裡卻明鏡似的清楚,彼此在對方面前,才能自在的做最真的自己。

分類 藏書閣被這文字感動書心時刻書情世界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
search previous next tag category expand menu location phone mail time cart zoom edit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