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與眾不同,與眾相同是一種幻象。我只是比較早從這個幻覺醒來。」—唐鳳
《唐鳳-我所看待的自由與未來》一書中,最常被引用的是上述這段話。放在自我惕勵或是對待親子與因緣往來都是一種親切的提醒。
讀完此書讓我一改先前對此書的刻板印象,這本書並非造神,而是像累積一份知識寶庫似的,將唐鳳相關的成長背景/哲學人文/新聞時空輯錄,說明了人並非單獨存在,她自有其因緣,也有其險難,更多的是在這些歷程裡,所架構出她內在宇宙的悠遠曠達。
其中很吸引我,是她總是擔任團體中的「轉譯者」。她所風雲際會的天才何其多,在籌組的論壇或協會甚至目前擔任的數位政委,她負責的是從眾多雜訊中淬煉轉譯成各方資源能懂的話語,並以此進行她期望達成的公民改變。她自認不是之中最聰明的,但她的存在價值在於理解與統整。
「她一直忠於自己,做著自己想做的改變,但她從來不會強行要求別人改變。她認為,除非每個人真心想要改變,否則這樣改變無法生根,也不能持久。」
「如果你看到一個想要的未來,那就讓自己成為你想要的改變。」唐鳳喜歡引述科幻小說家威廉˙吉布森的名言:「未來已經來了,只是沒有均勻擴散。」(The Future is already here- it’s just not evenly distributed.)
這陣子以來,我其實也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暗夜之行,覺得自己彷彿行走在人跡罕至的蹊徑,或說,我成長以來,總是拓荒者,我期待的眾志成城,腦力共盪,曾經在年少高中時煙花綻放,此後再無那種群策群力的共鳴。
但看著這本書,無意間也療癒了我內中的孤鳴。
正如同唐鳳說如何管理自己的心情。「有任何正面或負面的感受,我會在心裡留一個空間給它。一直到我可以好好描述那種感受為止。過於正面或過於負面的心情,我們都可以花時間跟它們相處,直到最後達到不苦不樂的境界。」
「有些負面的事,我把它當成是精神按摩,別人按到這個點你會痛,就表示心裡有些東西還沒有鬆開。」
於是,她建議當有人事物挑起了那樣的情緒,她會選擇去做些開心的事情,讓開心移動。比方丟入兩種不同口味的茶包泡來喝,或是聽一段喜歡的音樂。讓自己設法從A情緒轉移到B情緒,之後當自己再想到A時,除了原來的負面情緒,還多了喜歡的B茶包香氣與音樂,等到自己心裡能騰出空間,再來面對與處理A情緒。
唐鳳,是活生生的知識就是力量的實證,那份天資聰穎以外,她還有自己的勤奮與自持。
看完這本書,更興奮的是看見書末附錄的書單,並且開心著自己已經購入數本在待閱書架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