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討厭的女兒》+《可惡的他人和可憐的自己》

你有母女相關的議題嗎?或者因為原生家庭的因素,在人際關係上容易產出「都是我不好,一定是我哪裡做得不好」、「容易否認及壓抑自己真正的情緒與想要」、「我對他們這麼好,他們怎麼可以這樣對我?」、「不擅處理複雜與爭執的人際介面」、「為了不要被討厭或排拒,我就先忽略自己的想要吧~」…….。

如果有以上的內傷或其他沒寫出但具體認知內在有大片陰影面積存在,建議可以讀這兩本書。

《被討厭的女兒》是日籍心理諮商師橫山真香所著,將女兒(尤其是長女或獨生女)經常容易面對的家庭議題點出,並以個案寫作形式輔助閱讀,每篇狀況題後都有她的建議。但這本,我個人覺得比較適合家中長輩心理狀況屬於可移動調解,也就是當一方變異,另一方可能願意跟隨成長。

《可惡的他人和可憐的自己》,我覺得書名取得太聳動(或市場導向?),但其實若受原生家庭內傷嚴重導致成長後的人際介面也磕磕碰碰的議題時,描述的狀況反而有種體己與親切感,作者蘇絢慧提供了八大自救行動,讓每個對應的症狀,透過「行動」開始改寫內在木馬程式,除毒後,還原自己一個清楚的意識與覺知當下。

有時候,受傷的人,單是「症狀被描述」、「內傷被看見」的當下,就心存感謝。一方面是知道自己不孤獨,這世上有人也同樣陷落在相同議題時,會因為作者文字譲讀書心中浮現I SEE YOU,被看見被理解而願意移動並做出改變。

『要化解內心和重要關係之間愛恨情仇的衝突,承認過去被傷害與被影響的部分是非常重要的,接著,我們還要願意離開「受傷孩童」的位置,不在重複無助和無力感,試著解開被制約和設定的自我挫敗與自我傷害傾向,然後啟動自己「成人」的能力和對自己的信任,試著學習做自己的「好媽媽」或「好的照顧者」。』~P172《可惡的他人和可憐的自己》

第一步是要自己做檢傷,正視這些傷口,從書中的脈絡行走,多數可以抓出自己行為裡的木馬程式都來自童年陰影,而我們當年為了「自保」與「活下去」的本能,因而產出各式各樣的對應與壓抑,都為後來的不擅人際處理介面埋下彈藥。因此當未來一遇到相關的議題,我們總是很容易被引爆,受傷最重的是自己。

過往,我們常會勉勵自己要「堅強」,蘇醫師倒是提出一個更正確的導論,我們要強壯,而不要堅強。

「堅強,不是強壯。堅強,想擺脫的是內在的軟弱及無助;而強壯,是真實地與自己內心的脆弱及限制接觸,達成和解,在自我重整過後,所產生的自我支持力量。」~P135

讓我們壯大自己,在疫情時代,休整的時間拉長,是時候為自己療傷抓毒,好好愛自己,讓自己一點一點從內在長出力量,茁壯後,成為自己最強而有力的承接者。

🌱建議兩本一起讀
分類 藏書閣跨境隨筆書心時刻書情世界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
search previous next tag category expand menu location phone mail time cart zoom edit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