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親情成為孩子追夢的羈絆|電影《淺田家》給我的啟領(下)

電影《淺田家》有一段父子在堤岸的對話很關鍵。

畢業後窩居在家無所事事的淺田政志,每天都待在柏青哥店裡消磨時間,讓家人們非常擔心。

哥哥關心政志應該要找一份工作,政志反問如果是指賺錢養家的話,他在柏青哥的賭博收入比哥哥的固定薪水還多;若指的是在家無所事事的話,那父親也跟他一樣待在家,也貌似沒有做出貢獻。

因此,政志在堤岸邊問父親,「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了嗎?」

父親微笑著,說起自己沒有什麼夢想,但是母親有,她畢生的夢想是成為護士。為了成全她的夢想,他選擇放棄工作,全心照顧家裡,好讓母親可以心無旁鶩全心照護病人,母親後來成為護理長,他也與有榮焉。孩子們都成長得很好,即使他自己沒有活成想要的樣子,這樣也很好。

有的時候,看來是綠葉的人,其實才是支撐那朵花成為豔冠群芳的關鍵。

也是因為這樣一番對話,政志忽然湧現想幫父親圓夢的動力。於是淺田家一系列特色全家福,就從讓父親成為消防員開始,一張又一張極具特色的全家福,後來都成了淺田政志成就自己生命藍圖的助力。家人都願意為了淺田政志的夢想,撩下去扮裝。

甚至後來311震災發生,政志前進到震災現場協助清洗相片與認領歸建,在那過程都讓他體認到,照片不僅只是照片,而是情感的延伸。即便政志父親腦中風倒下,家人之間也沒有因此羈絆政志,要他不要再投入災後復原服務。家人彼此間像搭上守護網一樣,繼續自己的人生與支持著政志的夢想。

就像《我們,相伴不相絆》一書作者多次提到親子相處幸福法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能夠獨立而不依賴,陪伴而不共生。」;「給人最大的禮物,是讓他不為任何事情需要你。」

家人之間,應該是相伴而不是互相羈絆,孩子也不應該為了父母的擔心而對夢想裹足不前。當我們想起親子時,如果能夠浮現內在的微笑,而不是擔慮或責難,我想是彼此間最圓滿的一個境界吧!

分類 觀影閱心跨境隨筆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
search previous next tag category expand menu location phone mail time cart zoom edit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