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了【獨角獸計畫】推薦此書感覺有趣,立馬上網尋書,順便找它的續集《有時候,魔鬼是人之常情》(絕版,後購自二手書市)。
它是小說、它是小說、它是小說,很重要說三遍,是因為防止有人看到書名以為它與《與神對話》雷同,畢竟關注我臉書的人,大部分都有此向根基。
看書時,一直想到電影《王牌天神》,金凱瑞在抱怨神的不公不義後,換他當神以後才知神的難為,此書的架構走向有點類似。
可能因為我看過Netflix的《魔鬼神探 LUCIFER》影集,此中神與人的對話,包括神的無力、侷促或神威,影集裡的呈現與鋪陳更具張力,或許編劇曾參考過此書(畢竟這本書出書較早),劇中曾大力幫助LUCIFER的,就是Lucifer後來找上的心理諮商師,跟本書的架構更像。因此通書看下來,只感覺順暢,像是又看完一集影集。或說,我更推《魔鬼神探》,太經典太有趣!!! 墮天使長為了想證明自己比神老爸厲害,一連串自證、挑戰到終於相互理解的過程,我覺得編劇更為犀利精準,妙趣橫生。
但是如果沒有看過影集的人,推薦看看此書,看看心理治療師要如何辨識身旁這位自稱是神的人不是精神病患,真的是神呢?而當神化身為人,在苦民所苦與救與不救的掙扎中,在顯化與不顯化間,他的不安與掣肘,到亟需跟心理治療師對談緩解內中抑鬱。
我喜歡書底的一段話,
每個心理治療師的心裡都住著一個渴望助人的神與
等待被解救的自己。
正在進行助人工作的,是不是也對這句話(將心理治療師置換為助人工作者)很有共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