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本我很喜歡的小說—《巴黎小書店》,書裡有段文字與繪本《星塵》述說的意念相似,很美。它寫著:
「我們都是星星的孩子,幾十億年前,星星爆炸,大量的鐵、銀、金和碳落下,來自星塵的鐵今日還在我們的身體內—在我們的粒腺體裡。母親把星星和她們的鐵傳給了孩子。」—《巴黎小書店》
它還寫著:
「或許我們能夠藉由那顆星星的光芒認出彼此,我們在互相尋找,我們是尋星者。」
好美的敘說,你記得自己曾經是天上的星宿,與此生相遇的人曾經並肩在星際間閃耀嗎?

繪本《星塵》裡,藉著手足間競比的議題,妹妹總是當不了如姐姐一般,是大人眼中的明亮之星。感覺頹喪之際,睿智的爺爺藉著解釋宇宙大爆炸與地球、山川林木與大自然生物的演化,接著導引妹妹了解她跟姊姊的起源相同,都來自星塵,只是發光的方式不一樣。
爺爺說,「所有的東西都是星塵變的,下過雨後,就連灰灰的石頭也會閃閃發光。」多麼巧妙的隱喻,讓妹妹得以想像,即便是不起眼的石頭,也有自己發光的時刻。
於是小妹妹仰頭問爺爺,「我長大以後也會發光嗎?」
接下來的對話,是我們身為父母非常值得學習的。
「妳已經會了喔!」,
「妳姊姊不是宇宙中唯一的星星,不要忘記妳是什麼東西變的……,妳會用不同的方式發光!」
這是多麼好的引導,讓對自己沒什麼自信的孩子,擁有豐沛的想像力,厚實她對自己的信任。
手足間經常存在著競比,父母若無察自己繼續在言語或行動中加深手足競爭,手足間的情誼經常不易往正向發展。
要怎麼讓孩子相信自己已經會發光?從肯定他已經能做好的事,他想做的事,他喜歡做的事……,讓孩子先喜歡自己,他才能安心的繼續長好自己。
不要忘記,我們有多少人是在自我嫌惡、自我懷疑的情緒下成長,對自己的沒自信,正是跟自己內在漸漸失聯的開始。
我們是星塵,我們是宇宙的小孩。

高雄的第五場故事靜心,藉著說這部繪本,也帶領參與者一同憶起自己的星際之光。
有時候,我們會因為下凡太久,被人間瑣事纏身,被人否定存在價值,常常活在與他人的比較裡,因此忘記自己曾經是天上的星宿,擁有自己的明光。
那一天靜心裡,我們一起啟動連回宇宙的天線,重回宇宙母胎汲取營養,重新憶起,自己的任務,自己的使命,自己當初所寫下的生命藍圖。
在深度靜心裡,感覺自己肚臍有一條能量絲線,發著銀白色的光,順著那道光,感覺自己回到遙遠的、遙遠的母星,重新浸泡在熟悉的、溫暖的羊水環境裡,感覺安心、溫暖,還有完整的接納。
感受著廣袤無邊、深厚的愛,浸潤在這樣的溫暖的愛中,時間與空間不復存在,我們經驗著,被深深愛著、被守護、被疼惜著的每一個秒瞬。你是你,是獨一無二的你。
在愛中,再次憶起,自己的星塵之光,記得它在星際空間裡,閃耀獨特的光芒。

如果世間有顏色可以描繪它,你會說它是甚麼顏色的星際之光呢?
如果用三個形容詞形容你的星際之光,你會怎麼敘說它?
那三個形容詞,就是你為地球帶來的美好,是你的使命,也是你的人間光芒。或說,你知曉了自己的自性之光。
如果你閱讀文字也有感觸,不妨試著感受自己的星際之光,什麼顏色,三個形容詞。然後,好好的看著這三個形容詞,每一天都告訴自己,這就是我的自性之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