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eet friendships refresh the soul and awaken our hearts with joy.」

昨晚跟小兒子夜間散步,我問他,「對於七年級第一個學期的體驗,有甚麼感覺呢?」
「常常被考試成績驚嚇到。」
「當然是壞成績啊。這跟小學不一樣,我們小學都沒在認真準備考試的,考得好不好不一定知道,現在寫完考卷大概就能知道自己考幾分了。」
「那怎麼還會被成績嚇到?」
「覺得有些題目自己熟練度不高,考壞了,結果成績公布,還是有人拿高分……」
「所以是被那些人嚇到?」
他點點頭,但臉上沒有浮上頹喪感,就是理所當然的訴說一件事那樣。
「那有沒有覺得哪些地方是跟小學的自己很不一樣的?」
「人際關係吧,還有自己變開朗了。」
「會不會,你本來就是開朗的,只是以前這個面向你只對哥哥開放,現在你願意讓自己的這個面向給更多朋友看見?包括諧星體質?」
「應該是…….」
邊走著,我們聊到幾名我都叫得出名號的同學,我問少年,他對這些同學的感覺是甚麼。少年忽然面色黯淡。
「我覺得,要變成死黨或是知交好難,有時覺得他們喜新厭舊,我也說不上來那是甚麼感覺……」
我問了他關於死黨或是知交的定義,他大抵講了幾個模糊的畫面意象,我大概懂了。
這大抵是雙胞胎一直同班,而兄弟開始經營自己的交友圈時會有的混沌與不安,畢竟他從小都太習慣跟哥哥相處的模式,而那個人還跟他吃住一起,所以「不離不棄」的感覺是必然的,新朋友的關係經營自然不同。
「兒子,聽好囉。男生的交友模式跟女生很不一樣。你在班上看到女生的互動模組,絕對不適合男生。你看爸爸的死黨們,國中那一群可都在不同班,高中有一群,大學也有一群,然後一路到現在,他們不會常常見面,也沒有時常連絡。上的學校都不一樣,可是聚會時或彼此需要、遇到難題或開心的事時,就會互相尋找傾吐。」
「媽媽覺得,真正的朋友是,知道你,信任你,即使有不同的人生選擇,也相信對方可以成就自己的人生。不情緒勒索,不過分倚賴。簡單來說,你在他面前,可以完全做你自己。」
「這樣的朋友,我會遇到嗎?」
我點點頭,母子勾肩走在有微風的夜晚。
這孩子,一轉眼快比我高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