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鏤空與浮雕Ⅱ》范俊奇——你不能錯過的人物書寫

早上與少年B吃了趟西雅圖早餐。

去那家咖啡廳,我總要帶本書去的(或說,隨身袋子裡總有本書傍著)。他吃完他的豐盛,我把書推到他眼前。

「讀讀這篇自序,跟媽媽說說你的感覺。」

拿給他看的,是范俊奇的《鏤空與浮雕Ⅱ》

他邊讀邊說這文字太深奧,而且優美。然後我說,「這可是馬來西亞華人寫的文字,是不是很令人讚嘆!」

在讀范俊奇寫姜文的那篇前,我是不認識這個人的。卻因為這篇,決定買了他的兩本著作,竟然還是疫情期間出版的,真的是命定。

他讀完那篇,我讓少年指給我看,自序中覺得最有觸動的一段。

『每個人的人生都免不了被親近的或不相干的人誤讀。誤讀的是社交的必須,也是探索的樂趣。而這一種必須,主要來自距離。我崇尚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距離表示禮貌,也表示彼此之間因此保存了光與暗的對比,更預留了互相美化和淡化的餘地。』少年指著書中這段。

除了暗讚少年的慧眼,也感嘆這孩子終究踏上人世的涉獵。

『生命的破碎和完整,都是命運和際遇一退一進的半曲探戈。﹍﹍所有殘破的印象和碾碎的記憶,那些曾經靡爛過風華過凋零過的青春殘局,都需要我們親自蹲下身子,裝著若無其事地一件一件清理乾淨——因為每一次情感的枯萎,都是一截真理的完成。包括識穿一件事。包括認清一個人。』

儘管范俊奇的這兩本書必須熬上光陰去讀,因為字字珠璣,許久沒這樣感動了。他寫的從來不是你在雜誌上看過任何一篇明星或導演的專訪,那裏有他對人世的識穿與認清,因此讀來格外惜情。

「我本明珠一顆,終日塵勞繁瑣,他日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他的文字,就是讓這些人褪去光鮮的外衣,讓我們看見生而為人的本質之美,是那個被撰寫的,也是我們這個閱讀者的。

人會因為被看見的「善待」而真心歡喜,書寫的人本就不圖甚麼,惜情,真正的珍惜是如此的。我也期待我的每篇書寫,被書寫者,書寫人,都珍惜著每個字在光陰裡的熬煮,是費過心的,是留過神的。

『餘溫比光芒重要。痕跡比經歷重要。生命必須等到它完全靜默下來,接近結束的時候,才傳達得出它們最誠懇的告訴。我們習慣在別人的故事裡航行,卻從來沒有在自己的孤獨裡好好紮營,而書寫,無論成品如何,已經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了這一份虧欠,都是自己給自己痛快的懲罰,也都是自己替自己脫胎的修行。欣慰的是,或鏤空或浮雕,其實都是切割歲月的動作,都是穿行在人世間色彩與溫度的歷險。』

這年假,我留著范俊奇的文字陪我,絕美,讚嘆,真金。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
search previous next tag category expand menu location phone mail time cart zoom edit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