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受這小說的吸引,因此今天完讀《達賴喇嘛的貓2呼嚕嚕的藝術》後,迫不及待寫書摘分享。
而今天,也有呼應書中的小驚奇發生在生命裡。
當初只是無意間支援了學校的活動,卻能讓我創造兩段獨立空檔,讓我得以好好閱讀這兩部書,還能進一步得知孩子將來上小學的概況,對我來說,每一個無意間的推動,彷彿都在為更貼近生命藍圖的未來靠近。
於是,感念今天發生的一切,創造了今天種種大快樂!原來,成功可以發生在每分每秒裡,當我們活在當下,活在每一刻,我們就成功地與自己在一起,未曾分離。
~~~~~~~~~~~~~~~~~~~~~~~~~~~~~~~~~~~~~~~~~~~~~
「瑜珈是知識(Vidya)。知識的梵文是Vidya,意思是『與生命的原義同在』,不是『我想要』的生命,不是『如果能不一樣就好』的生命,也不是『如果我能那樣就好』的生命。所以我們要怎麼開始練瑜珈?方法是:拋開大腦,進入當下。唯一一個真實存在的時刻便是此時、此地。」
「我們與此時此地同在的話,便能看到每一個綻放的當下,一切都是完整的,一切都是相互關聯的。但是,要直到我們放下思慮,單純放鬆,直到我們能承認只因其他一切都依其原義而存在……所以我們來到當下、此時、此地。這樣,我們才能夠直接體驗到這一切。」
「以開放的覺知放鬆,讓生命合一,便是瑜珈。」
「一切皆瑜珈,通常我們都是以習慣的方式回應問題,要不就生氣,要不就逃避。藉著在處理問題時有意識地呼吸,我們給出的回應會更有效益。反應(reaction)是自動的,慣性的。回應(response)則是深思熟慮過的。兩者並不相同。重要的是,要創造空間,打開我們自己,迎向超越習慣的其他可能,因為舊習慣很少帶給我們好結果。」
「我們要怎麼知道,過去一直正面積極的習慣什麼時候已經失去效用呢?就是在我們受苦的時候……
受苦(suffer)一詞出自拉丁文,原義是『攜帶』。痛苦(pain)有時是難以避免的,受苦則不然。譬如說,我們和某人有段非常幸福的關係,後來失去了對方,這樣當然會覺得痛苦。然而,我們若繼續攜帶著這份痛苦,總是感覺一無所有,那就是『受苦』了。」
「覺悟是,我們對事物的理解已然深入到讓我們『改變行為』的那種程度。」
「心念充滿太多起伏的情緒的話,就不會有快樂,不會有平靜;那對自己沒有用處,而且。……..對別人也沒有用處。」
「你每花一分鐘憂慮,就會失去六十秒的快樂。別讓你的思考變得像小偷一樣,偷走你自己知足的快樂。」
「不要去評斷什麼,無論當時事情看起來有多糟糕,你有可能全都猜錯了。」
「沒有汙泥,就沒有蓮花。百花之中最為超然者生自汙穢爛泥之中。痛苦就像是汙泥,如果痛苦使我們更加謙卑、更能夠同理別人,對他們更加開放,那麼就有能力自我轉化,變得像蓮花一樣擁有真實的美麗。」
「在內心深處,在表面之下,一切都是安好的。心念的原初狀態總是無限的,光輝的。你愈是能夠安住於那個地方,就愈容易處理短暫的表象事物。」
「是先有快樂,才有成功的。」
「不要以成功為目標,你愈是以成功為目標,愈是要瞄準成功,就愈可能會失去它。因為成功就如同快樂,它們不是讓人追著跑的;成功必須追著人跑……成功是個人奉獻給一個『大於自己』的道路之後,在無意中產生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