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位很有溫度的敘事心理諮商師繼《陪一顆心長大》後,又以交換日記型式,在十篇主題下精煉交集出他們的生命神奇配方。
錦敦是一個喜歡用行腳徒步旅行的方式,在旅程中與自己相遇的諮商師,他在描述自己行腳旅途中的體悟時,像極了《一個人的朝聖》書中的哈洛。因為旅行所遇的人事物,經常激盪出生命很深的領悟。哈克則一直是我很喜歡,感覺很溫暖的故事療癒者,每一篇他的故事或育兒,都能深深觸動我,他的文字很像跟讀者在對話,因此讀來很像正進行一場在書中的心靈諮商。
書中共鳴最深的,是以『留給孩子的禮物」一篇。
錦敦寫著他在花蓮太魯閣牧師朋友的帶領下,進入香蕉園,他們從農作聊到打獵經驗時,聊到牧師的父親。牧師說著:
「我的父親很嚴格,孩子都怕他,但是他過世前告訴我:『孩子,以後打獵遇到危險的時候,不要怕,就喊我的名字,我如果可以,一定會下來幫忙…..』聽到父親這麼講,心裡很安慰,覺得和父親很親近。」
讀到這一段,心裡一陣觸動。
錦敦接著與哈克開始敘事聊起自己在離世前,想要留給孩子的禮物。錦敦說著,將來當他女兒想起他,他可以在海浪,在山嵐,在鮮甜的空氣,在大自然中持續與孩子保持聯繫。而哈克,說他將留下「懂」與「一起」給他的女兒,在孩子成長歷程中,但願孩子將來想起父親,總是想起有這樣懂她們與陪伴她們總是一起遊歷的父親。
想起去年,與兒子們開始的關於死亡對談。記得我說著,當你們想起媽媽,走到樹爺爺旁,感受樹林間的氣息,若有風吹過,那就是媽媽在摸摸你們。
過程裡當然淚眼汪汪卻是明亮有光的。
在成為父母的路上,我們始終在修行也在校正。有天,若我離去,當我的孩子想起媽媽時,除了想起某天他們跟我一起去聽繪本<我愛你>時,當全場小朋友都大聲喊著自己的手指密語是「媽媽我愛你」,唯獨我家大兒子喊的是,「媽媽你可以不要再那麼兇了嗎?」的有趣片刻,但願他們也能記得,那些依偎在我身上,讓我輕輕拍背為他們傳靈氣之愛的每一刻,還有,那些媽媽生動活潑的睡前故事之夜。
===========
看這本,當然還有一份很深的觸動是,錦敦與哈克的知遇,專業相同,興趣相投,成為彼此專業與私領域裡的靈魂知己。得友如此,此生無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