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家庭的傷說再見/周志建著》+《家人這種病/下重曉子著》

進入療癒殿堂的,無論是療癒師或是個案,每個人都是帶著傷來的,而這些傷經常來自原生家庭。

如同《家人這種病/下重曉子著》書名所載,家庭經常讓人害病,東方人社會又經常以家庭倫理綑綁自縛,已經無法呼吸了,還要繼續演繹著傳統社會中的親情大劇。

敘事王子周志建老師已經在連續幾本著作中,藉著自身的家庭情緒暴力故事中,讓許多人因為被同理或同境後,進而在故事療癒中走出憂傷。但這本新書《跟家庭的傷說再見》,我覺得寫得更為完整一些,甚至,更有方法了。

我覺得書中最棒的觀念,是「放棄」。

乍看之下,不可思議,是嗎?但是,真的,我們終其一生,一直在追求完美的圓滿,但是,這根本就是將自己人生陷入困境的致命原因。

放棄追求「完美的xxx」,無論是父親、母親、家庭、夫妻、親子關係,我們就能先從這個套緊的繩結中緩口氣,回到自己站立的原點,先善待自己,先接納自己。當我們能接受「是的,我不完美。是的,我沒有完美的家人。是的,我沒有完美的家庭關係。」我們反而能緩步向前。不是嗎?

★接受,就是一種放棄。放棄要去改變他人「變成你希望的樣子」,放棄「自己無法得到的東西」,不再苦苦追求,如此我們便放過了自己。

而更終極的,我們要從「受害者」,轉變成「拯救者」。拯救誰?拯救自己。當我們沒有我們想像中的母親,我們可以自己變成自己想要的母親,用我們想要的方式,好好寵愛自己,進而去寵愛我們的下一代。

我們要當改寫自己生命腳本的寫手,不過度蔓延受害者的情節去向各眾取暖。回到自己的中心點,重寫自己的生命。

★生命療癒的最終點,就是「寬恕」。請注意,那是「最終點」。寬恕,是一條漫長的路。生命,是一種「緩抵達」。因此,寬恕之道,必須是一步一腳印,緩緩趨前,沒有捷徑。

★如同小舟過江,緩緩划行彼岸,這叫「渡」。療癒創傷,需要的是這種緩慢溫柔的「渡」。除非是發自內心,心甘情願,否則你的寬恕永遠不是寬恕,真正的寬恕,來自於慈悲。

★誰在乎你,誰就是你的家人。能帶給你幸福的人,就是你的親人。

★不急著跟父母和解,我們得先跟自己和解。如果用「討好」的方式去和解,恐怕這樣的和解只是造成自己內心更大的扭曲傷害。如果急著想跟父母和解,就會把責任往自己身上攬,好像跟父母不親不合都是自己的錯。請接受現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修復跟父母的關係的。你可以努力,但不用過分期待。

★接受自己目前的狀態,原諒自己的「不能」。接受自己的不完美,進而去接受人生就是不完美。先接受,不用急於改變,於是你就跟自己和解了。

如果有家庭議題的朋友,推薦看看《跟家庭的傷說再見/周志建著》這本書。至於下重曉子的《家人這種病》,基本上在闡述一個觀念,從家人關係中鬆綁,獨立自我,讓每個人的角色都能在家庭中呼吸。我想,書名取的很好,但內容,我想療癒的深度,會是志建老師的著墨深一些。

 

 

14054071_10209119385680368_4994930882195753393_n

分類 藏書閣心靈小語書情世界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
search previous next tag category expand menu location phone mail time cart zoom edit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