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之光》、《下一站,天國》、《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

這幾部是是枝裕和導演的早期作品,剛好SMOD收錄一系列是枝裕和的作品,便想一併觀賞。

後期作品風格是看著電影彷彿也能端視著一則周遭人的生命故事一般,人間味如醍醐味般慢慢悠悠地旋入整鍋人生基底,提味感十足。這幾部早期的作品,有點類似導演探問生命、靈魂、家庭、愛的前導作品。

cmc005幻之光

《幻之光》,探討自殺遺族生命如何維繼。那始終解不開來的謎團,深深困惑著女主角。明明是那麼尋常的日子,尋常的小幸福,怎麼忽然間就天人永隔。她得要帶著一點自持,養大未滿周歲的孩子,但她內心仍舊有個無底洞,即使又嫁入人家,那種對活著的不確定感與不安全感,還是布建成了生命基底。

最終,當女主角恍神地走向看海,沿路恰逢送葬人群,她望著那知道甚麼原因而死的天人永隔,與她懸念著的因為自殺迎向電車的愛夫,她的失落無以為繼。

但她新任的丈夫給出了一段很棒的話。那些捕魚的人,也常常可能回不來,得幸回來的人,都曾說著:「在某一刻,眼前忽然乍現一道靈光,那道光芒讓人目眩神迷,情不自禁便迎向它去了。或許,你的前夫,就是這樣,向著美麗的光前行而已。並不是遇到了甚麼困難或委屈呢?」

好棒的紓解啊!

after_life

《下一站,天國》1999年的作品,他提出一個死後世界的想法:當人死去後,無論在世為人行善行惡,七天內會來到一處中繼站暫歇。在這七天內,往生者可以撿擇一個生命的回憶,中繼站的人會幫你拍成電影,讓往生者帶著美好回憶進入天國。如果七天之中選不出來或刻意不選的,那麼就必須待在中繼站作為工作人員,重複做著每七天一輪的送往迎來,直到選出一個回憶為止。

長長的類似紀錄片般的訪談,看著每個不同年紀的人述說自己的回憶,無論誇大或是找不出重點,中繼站的人都扮演著試圖矯正記憶或喚醒他們人生中最美的片刻的職責。但有趣的是,片末才點出,原來負責提點往生者的這群人,正是挑不出自己生命回憶的人,卻要負責督導進行這份工作,是多麼有意思的「功課」設定啊!

雖然覺得根本不應該大費周章重拍成電影,反正死後世界有個案資料庫可以調出關鍵回憶的存檔,為甚麼不看著那回憶就好?而要重製成電影呢?是因為電影是夢幻產業嗎?(哈)

但這個題材,倒是讓人很能省思,我們只能撿擇一個片段,並為它說故事,我們會選哪段人生中的回憶呢?

getImage

《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
這部片講述一群同母異父的小孩遭母親棄養,他們四個人沒入戶籍、不曾上學,為免鄰人關心,這四個小孩只有年僅12歲的大哥露臉負責採購日用與生活煮飯,其於小孩全躲藏在家中,日日都等著母親回歸。但母親經常丟下一筆錢,就讓孩子自生自滅了。

這是一部看了心很疼,沒辦法多敘說的電影。那種窘迫、無人聞問、都市裡的四個小遊民,斷水斷電斷瓦斯後,得自力更生。母親看來是鐵了心扔下孩子,並將三個孩子的生養重責交給大哥。

太沉重,只能嘆息啊!

分類 電影靜心觀影閱心跨境隨筆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
search previous next tag category expand menu location phone mail time cart zoom edit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