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水被夕陽照耀,宛如生鏽古銅鏡似的鏡面,筆直落下金閣的倒影。水草和藻類浮現的遙遠下方,是倒映的向晚天空。那向晚天空,和我們頭上的天空不同。它澄明乾淨,洋溢寂光,從下方,從內側,完全吞沒這地上世界,而金閣,猶如布滿黑鏽的巨大純金船錨沉入其中。」
—《金閣寺》三島由紀夫
🌱🌱🌱🌱🌱🌱🌱🌱
從人類容易毁滅的身影中,反而浮現永生的幻影,從金閣的不壞之美,而飄來毁滅的可能性。像人類這樣注定會死的生物是不可能根絕的,而金閣這樣不滅的東西反倒可以消滅。⋯⋯
我們的生存,的確是在持續的時間凝固物的圍繞下得以確保。比方說,木匠原本只是為了做家事方便而製造小抽屜,但是隨著時間過去,時間凌駕於這個物體的形態,在數十年數百年後,反而是時間凝固變成那個形態。一定的小空間,起初被物體佔據,之後就會被凝結的時間佔據。那是某種靈的化身。中世紀的通俗小說之一《付喪神記》開頭就這麼寫著。
「陰陽雜記云,器物經百年,得化為精靈,誑騙人心,名為付喪神。是以世俗於每年立春前夕,家家清除舊家具,棄於路旁,名曰掃煤。此乃百年不足一年之付喪神應有之災難。」
—《金閣寺》三島由紀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