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分享影評,今天一口氣來談談這三部都在敘說「多重宇宙」。

先來認識一下維基百科所解釋的「多重宇宙」—
多重宇宙論(英語:Multiverse, Maniverse, Megaverse, Omniverse, Parallel Universe),指的是一種在物理學裡尚未證實的假說。在我們的宇宙之外,很可能還存在著其他的宇宙,而這些宇宙是宇宙的可能狀態的一種反應,這些宇宙可能其基本物理常數和我們所認知的宇宙相同,也可能不同。多重宇宙這個名詞是由美國哲學家與心理學家 威廉·詹姆士在1895年所提出的。
平行宇宙經常被用以說明:一個事件不同的過程或一個不同的決定的後續發展是存在於不同的平行宇宙中的。在近代這個理論已經激起大量科學、哲學和神學的問題,而科幻小說亦喜歡將平行宇宙的概念用於其中。
無論是《洛基影集第一季》、《奇異博士2》或《媽的多重宇宙》,都有著各自想詮釋的多重宇宙觀與主角各自在其中的經歷。我個人偏愛《洛基影集》,看我排圖或排字順就可看出,我對它主張的想法有多喜歡,另兩部我也會分享觀影心得。
以下有嚴重劇透喔!

洛基(The Loki)—愛上與接納各種不同版本的自己
一直以來被稱作流放之神或是惡作劇之神,總是無心卻成就壞事,因為童年的經歷,他總想稱王稱霸證明自己的能力。在Disney+所播映的第一季裡,以為搶了宇宙魔方就能稱王的洛基,卻發現自己竟成了時間變異管理局(Time Variance Authority,簡稱 TVA)裡所追捕的眾多分歧者洛基之一,我覺得編劇最偉大的創意就是,在所謂神掌控的統一時間軸裡,洛基擁有不同面貌,有老有少有男有女,儘管外貌不同,但本質卻同樣困在生命課題裡—對人不信任,但無論哪一個版本,不是被放逐在時間盡頭虛空,就是被時變局給消滅。而時變局為了追捕最容易因為心念岔異出時空分歧的洛基,想出或許讓洛基自己追捕自己,畢竟世上最了解自己的,或許只有自己。

洛基後來跟了女版的洛基一同想要查出時變局幕後的主導時,發現自己竟然愛上女版洛基,就是在這一集裡,我覺得《洛基》是最能完美解釋風行歐美的革命性心理療法—《內在家庭系統 Internal Family System》的影片,我們會因為經歷而裂變出因為事件而被卡住的內在小孩(不只小孩、青少年、成人甚至非人類都可能),因為無力解決當下的問題,他們就被我們的內在智慧流放在心裡某個地下空間,為了顧守他們,我們的內在智慧衍生出保衛者與消防員,各司其職的保護被流放的成員免於受到同樣的傷害,因此,我們有些所謂的負向性格:愛批評、不信任、控制、完美主義……就於此逐漸奠基養成,情況嚴重者,甚至有上癮與偏執。這非常呼應洛基的狀況,他的每一個版本,都是為了保衛洛基的心念不受侵害,他們沒有不好,只是盡職扮演守護者。洛基要能真正解決所有時空裡的問題,並不是成為時變局的新一代管理者,而是要向內解決他長期以來被自己無視的心理議題。
洛基無論在哪個時空裡,從來不曾真正愛自己過,他總是活在別人的評價與自卑自屈的陰影,他並未真正接納自己的真實。

所以當第一季最後一集,他一次遇上各種版本的自己時,他同時看見了自己性格裡的光明與陰暗,但也同步的,在最後迎向光榮之戰時,最願意以一己之力助益自己,甚至甘冒被虛空之獸吞滅的,卻是那所有版本中最老的一位。
第一季影集十分好看,最後一集落在男女版洛基(隱喻亞當與夏娃)找出了時變局的幕後主宰,女洛基聽完主宰的解釋後,決定殺了主宰者,不再讓統一版本壓抑個人自由意志,也就是人生或宇宙不再有統一的時間軸,隨時會分歧出不同平行宇宙,卻也意外地將想靠自己統治時變局的洛基拋至其他宇宙的時變局裡,這是第二季的話題了(值得期待)。
說實話,原以為《奇異博士1》說的那麼精彩,續集理應要給我像是《洛基》一樣的感動,但我覺得,《奇異博士2》除了特效十分精彩,關於奇異博士的自我成長心路歷程,劇情顯得空洞貧乏,倒反而主角光環都在緋紅女巫與雙胞胎兒子的親情議題上了。

奇異博士2—會有人照顧好的
原以為,失控的多重宇宙,奇異博士會來場各版本自己的大戰,結果他是利用魔法穿越時空,想辦法要阻止緋紅女巫奪取亞美莉加特有的時空跳躍能力,為將來自己雙胞胎小孩若果生病,在當下的時空又無藥可救時,她可以運用時空穿越能力取得其他宇宙的資源。
但在這過程中,奇異博士發現,原來各次元宇宙的自己都在做這件事,甚至有些還因為掌管了黑暗神書而被腐化心靈,造就邪惡的自己,甚至某時空宇宙的所有生命因他的一念抉擇而灰飛煙滅。

在這部電影中,最受感動的,是亞美莉加為了讓緋紅女巫覺醒,她讓緋紅女巫來到616星球,那裡有汪達創造的她與雙胞胎兒子的單親人生,如果緋紅女巫非要取代在那時空下的汪達,那麼雙胞胎兒子將親眼目睹母親汪達被緋紅女巫殘殺。最終,汪達只輕輕地告訴了緋紅女巫,「會有人照顧好他們的。」

即便是汪達以魔法創造出的西景鎮與親子人生,若果她只執念在只有她才能夠守護孩子,那她就犯下了跟奇異博士相同的錯誤,因為不信任別人的能力,偏執地只願意相信自己,最終所導致的,就只有他獨存的星球,能力再強大,也只餘恐懼相伴,與幸福背道而馳。

這也是奇異博士即使對克莉絲汀說著,「我在每個宇宙都愛你。」但我一點也不被感動,因為,真實的奇異博士只是「愛著在每個宇宙都愛克莉絲汀的自己」,他從來無視克莉絲汀的需求,在愛的課題裡,他還在學習。我想,或許電影後的第一個彩蛋所出現的莎莉賽隆,那才是真正教會奇異博士愛的本質的人,據說,那位才是奇異博士的妻子啊!
(喔對,電影一共有兩個彩蛋喔!要看第二個,請坐到最後呦!)

媽的多重宇宙—用心靈之眼領略人生,不要成為任一人生中的貝果黑洞
我先分享片中概念好的部分,好弭除我對電影些許片段感覺不適的。
華人世界裡的親子相處,經常是關係更黏膩更緊張的,不僅是秀蓮跟原生家庭的父母,秀蓮對於自己女兒,也無覺地承襲了一貫的控制與批評。秀蓮當初為愛私奔,後來卻在見閱多重宇宙版本的自己時,發現這時空的自己竟是最無用的,當她從不同宇宙連結自己的超能力時,也不禁捫心自問,究竟自己錯過了甚麼?

更可怕的是,造成這失序的多重宇宙混亂的魔王,竟是自己的女兒。她在每個多重宇宙裡,都會試著去消滅不同版本的秀蓮。
但最無用版本的秀蓮,卻成了宇宙救星,當魔王一再要她進入貝果黑洞時,她企圖想做的,正是一種控訴,母親以控制與親情勒索,無數次的讓女兒墜入無邊黑洞,她真正想要的,只是與母親和平的變成兩顆互不干擾的,石頭。(這是片中,我覺得最和諧的一段,這一段拍得真好!)

片中無處不在的眼睛,也是提醒觀影者,不必經由宇宙搖連結多重宇宙的超能力,也不是去追求開第三眼或修他神通,能讓此生圓滿和諧的,是打開自己的心靈之眼,好好回視自己,珍愛自己,也好好地去看顧與自我小宇宙生命連結的親友,提醒自己,不要因為自己的無覺,成了別人的心靈貝果黑洞。
好,那麼底下要來說說自己感覺不愉快的。(不喜歡閱讀此段的請直接跳過喔!)
帶著很高的期待去看《媽的多重宇宙》,看著看著總是湧上尷尬感,那麼多年以來,華人自拍華人為何還是落在那樣角色包裝:洗衣店、逃漏稅,甚至連服儀都如此窠臼,某些笑哏(尤其宇宙搖)的應用,就是笑不出來。
導演想跟《駭客任務》致敬,但《駭客任務》裡Neo要下載技能可以帥氣,為甚麼《媽的多重宇宙》某些人串聯多重宇宙的技能時,就只能用性的元素呢?
還有,其實,秀蓮不只要修復跟女兒的,還有跟丈夫的,以及跟父親的,那些原生家庭裡的木馬程式,非常有的拆架了。但是,本片還是維持了東方傳統的天地君親師,即使拆也只是意思意思一下,就覺得不免興嘆了。